武汉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爱回收:流量搭建三部曲_财费尔南达 莉玛经

网络整理 2017-05-15 最新信息

  爱回收:流量搭建三部曲

  回收是一个长尾行业,用户转化慢,使用频次低,烧钱买流量的互联网模式很难生存。爱回收从前端入手,跟随智能手机的渠道寻找流量,构建线上线下的服务闭环,最终突出重围。

  ■文/本刊记者郑栾

  在中国,每年会有5亿多台手机被卖出,也会有4亿多台被淘汰。这个世界正在制造出更多新手机,也需要处理掉更多的旧手机。

  有家公司,爱回收,据说是手机回收领域的头羊,但即便是领头羊,也不被大众所熟悉。

  上海宝山区呼兰路,爱回收的运营中心里,每天有6 000多台旧手机被邮寄过来。这些手机来自各种渠道:有电商平台京东、一号店;有实体卖场,像迪信通;更有全国各地的个人。接下来,各个包裹被拆开,手机贴上条形码标签,耳机、充电器等配件被分离保存。

  成色很差、年代久远的手机会被直接收集起来,流向有环保资质的废品回收企业拆解,剩余的手机会被送到质检房间,然后被分拣到不同的二次销售渠道。

  在全国,这样的运营中心还有四个。2016年,爱回收回收了500多万台手机,营收超过17亿元,占据行业的半壁江山。但相对工信部公布的每年超过4亿台的手机淘汰量,整个回收行业只回收了其中不到2%。

  手机回收是个大市场,却还是一个小产业,松散、慢热。

  这是个沙漏业务,前端是极度分散的手机消费个体,后端是回收市场和二手销售渠道,爱回收处在中间。后端的出货能力,大幅超过前端的进货能力。简而言之,这种商业模式的成长受制于前端进货能力。

  手机回收是低频交易,消费者在换手机时,才会产生交易需求。低频交易扩大规模的最好形式,就是扩大渠道规模,增加人群基数。爱回收之所以能够走在行业前面,正是因为在前端扩大了优势。

  找平台蹭流量

  爱回收最初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在互联网上投放广告,回收手机,根据手机成色的不同卖给环保企业和消费者。

  买流量、投广告有用吗?在尝试了2年之后,爱回收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从购买流量、投放广告转向合作,尤其是与线上电商和手机品牌商合作。

  为何会有这样的转向?创始团队发现,消费者通常一年半换一次新机,如果单纯靠公关、广告,或者互联网关键词搜索,效率是非常低的——“你留不住用户,分摊的重复购买力相当低。”创始团队开始思考:最有理由和动机回收手机的用户,一定是已经或准备换机的用户。在这样的时机中,转化率最高的场景,莫过于3C电商平台。

  带着这样的动机,创始团队找到同在上海的1号店寻求合作。当时的1号店处在电商的第一梯队,而爱回收初出茅庐,对于合作,1号店根本瞧不上眼。据创始人陈雪峰回忆,追着1号店谈了将近1年,“对方负责人把我的手机号屏蔽了”。

  过年的时候,陈雪峰给对方手写了一封信,“字写得一塌糊涂”但内容真诚:爱回收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拿到了晨兴创投200万美元的融资,建立了回收的估价系统、检测体系和运营中心,成为了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正规团队。

  可能是坚持与成长打动了1号店,对方最终答应以“旧机回收兑换代金券”的方式合作。2013年,爱回收开始为1号店提供回收服务。

  与1号店的合作效果不错——用户换新机顺带处理旧机,提升了用户体验;也拉动了1号店新机的销售。爱回收有了这个模板,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就好谈了。2014年爱回收又与京东达成合作。

  据上海运营中心负责人回忆,“在和几大平台,特别是京东合作后,运营中心每天接到的包裹数开始猛增”。在和京东合作后,每天的业务量迅速增长了一倍左右;在2016年,京东618和淘宝“双十一”活动后,运营中心的业务量到达顶峰,最多的时候每天收到过25 000多台。

  之后,爱回收又开始尝试与手机品牌商合作。在2015年之前,手机市场是个增量市场,手机不愁卖,品牌商对旧机换新机的业务并不敏感。但是从2015年开始,手机行业进入了一个存量市场,新机销售趋稳。这个时候,保住用户,抓取其他品牌的用户,就成为了重要策略。

  当年,爱回收先后与小米、三星达成了合作。消费者以旧机换取代金券,从品牌商那里购买新机,爱回收负责旧机的定价和处理。到此刻,爱回收真正站稳了脚跟,它在手机产业链条上的分量越来越重。

  开门店造流量

  手机回收的模式已经很明朗,只凭线上入口,爱回收很难与同行拉开差距。在线上进行手机回收的公司太多了:回收宝、易机网、回购网、乐回收、绿淘网、多科网、来卖网……爱回收想要有所突破,必须往线下走。在国内,线下渠道卖出了70%的手机。

  2013年,爱回收已经尝试走入线下卖场,试水小而美的线下店。为了节约成本,爱回收瞄准了购物中心的边角铺位。那些铺位位置不错,租金偏低。2013年年底,爱回收的门店在上海亚新广场首秀。店面很简单,商场通道中放置着一张桌子,一台回收机器,两个工作人员。

  这样的店面每月的租金从三四千元到一万元不等,最大的成本是用来估价的机器,每台在3万~4万元。

  在爱回收看来,门店模式最符合用户习惯,当面检测,当面估价,用户即时收款。“100个回收订单中,只有40个顾客愿意邮寄;100台邮寄过来的手机,只有60~70台与客户描述一致,可以正常放款,其他需要客户电话沟通重新修改价格。虽然邮寄模式的运营成本低,但是会带来更高的隐形成本,比如沟通成本、口碑损耗。”

  可以说,门店是目前爱回收商业模式的核心,它连接了线上的流量和线下的服务,抓住了手机回收的消费场景,提供了比邮寄更好的用户体验,还成为了低成本的获客渠道。

  爱回收还在为线下店拓展更多功能。工作人员可以为方圆3~5公里内的用户提供上门服务;店内为消费者提供免费的充电、贴膜、手机检测服务;用户还可以凭借芝麻信用免费借用充电宝、雨伞等物品。当这个小小的门店在消费者心里留下越来越深的印象时,手机回收的意识也在慢慢深入人心。

  我们随机去探访了在上海的爱回收门店:黑黄色的墙纸铺满了商场门口附近的一块墙,墙上装着两台回收机器和两个广告屏,工作人员根据用户的机型、成色,在机器上选择相应的选项,计算出回收价格。1个小时里,有50多人好奇地进店观看,十几个人尝试着用机器计算自己手机的回收价格,成交3单。

  爱回收另辟蹊径地打入线下,没有给竞争对手留下多少机会——对购物中心而言,这种业态只需要一家;爱回收的线上流量与线下门店形成闭环,没有线上流量支持的竞争者也很难赶超。

  伴随着门店在一二线城市的铺开,门店给爱回收提供了超过一半的业务流量,贡献的营收也超过了60%。而爱回收的运营中心,也从上海延伸到天津、深圳、武汉和成都。

  众包模式的广义流量

  几年之前,华为终端的CMO郑甫江要寻找一个手机首发平台。1号店开出了一个让他难以拒绝的条件——任何旧机都可以在1号店以旧换新,折现购买华为的这款机器。这意味着有很多竞品的消费者会转化成华为的新用户。同时他又感到好奇:如此多不同型号的旧机,1号店有能力消化吗?

  他顺藤摸瓜地找到了爱回收。在几番接触后,郑甫江在2016年5月加入了爱回收,担任合伙人兼总裁,致力于开拓更大的前端渠道。知道在哪里卖出手机的他,也清楚在哪里把手机再买回来。

  2016年年底,爱回收完成了4亿元的D轮融资。按理说,手持大量现金流,应该大规模推线下门店才是,但爱回收的门店数量没有大规模增长,而是慢慢稳定在了200家左右。

  “门店再往下渗透,效果并不好。三四线城市的消费水平难以支撑爱回收的线下门店,客单价较低,用户的消费习惯也没有培养起来。”郑甫江如此解释。不继续往下开店,并不意味着爱回收放弃了这块市场。在郑甫江看来:“中国70%的手机销量还是通过线下零售店卖出去的。你不去抓这个消费场景,随时会被抓住这个场景的公司超越。”

  郑甫江在爱回收推进了一个新的回收模式“爱机汇”:以线下众多的零售实体店为目标,用众包的形式开展回收业务。具体操作就是爱回收与零售商签合同,向消费者实名认证后回收旧手机,赚取10%~15%的毛利转给爱回收。

  从东北到云南,从新疆到海南,线下零售店遍布在大小城镇,销量大小不一,既有个体户又有公司,需要一家一家谈合作。

  郑甫江先从国美、迪信通和乐语这样的大零售商谈起,而后是省级的零售商——上海的光大通信,成都的讯捷和龙翔,深圳的恒波、大地、中域等,最后渐渐推进到三四线城市和乡镇。目前,爱机汇已经与9 000多家零售商达成合作,合作的门店达到了30 000多家。

  其实在爱机汇之前,早就有一些回收企业尝试从线下商家入手。“但他们都把自己拖死了”,跑了多个城市谈合作的郑甫江说,对线下的回收业务他已经“门清”。

  一般回收企业的做法是:让商家的店员帮忙检测手机,检测后店员或消费者将手机寄给企业,企业从后台即时打款给消费者。

  这样的模式有一个弊端——假如店员与手机用户串通,寄的是一块砖头而非手机,钱依然会足额打到手机用户的账上。还有一些黄牛趁机去钻空子,专门送进水拆修机,囿于店面检测能力不足,店面会无法识别导致后台高价付款,这就会导致回收企业大幅亏损。

  爱机汇的做法是:让商家先收购旧机,再转给爱回收。给线下渠道提供一套检测、回收手机的工具和流程,并给他们一部分利润,让线下渠道去自发推动旧机的回收。商家也乐于去推动旧机的回收——既有钱赚,又能加快手机的流通和换代速度。

  商家在这个过程中,不再只是一个收租的角色,而是参与了交易,要承担错误估价带来的风险,验机流程再也不能随意。而从外观到拆机检验,爱回收都会提供一套完整的流程和定价标准。

  为了说服商家参与交易,爱回收提供了回收金额10%~15%的提点,而其他企业的比例通常是8%左右。同时约定商家亏损额度,超过这个数字,爱机汇会承担一部分损失;如果亏损得再多,双方就会中止合作。

  这是郑甫江为爱机汇制定的,兼顾商家、消费者和爱回收三方利益的策略。2016年底,爱机汇推出3个月,完成了5 000单的手机回收——到达这个数字,最初爱回收用了两年。

  流量之上的话语权

  “我们通过店员去回收手机,这意味着我搭建了一套系统,在3C垂直领域搭建了一套B2B的交易系统。原来大家是卖东西,我们现在是收东西。当我把这件事情的黏性做得足够大,范围做得足够广,把几十万家门店全部连上来的时候,是非常值得想象的。”这是郑甫江对爱机汇业务的评价。

  在新的渠道网络下,不仅是手机回收,二手机销售、手机维修、配件流通、供应链金融,许多与手机回收相关的业务都可以搭载到上面。比如,爱回收在低调推进的“享换机”项目就是众多业务中的一种。

  如果你要用一部iPhone7,只要你芝麻信用600分以上,就可以每个月付给爱回收200多元,押金的花呗额度抵扣。一段时间之后,把iPhone7交给爱回收,爱回收可以再把iPhone8手机租给你。爱回收可以支撑这项业务,靠的就是对旧机的处理能力。

  从线上到线下,从一二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爱回收紧跟着中国智能手机的渠道演化,将前端流量紧紧抓在手中。回收企业的商业模式相对简单,后端的处理无非是二手交易、拆配件和环保降解几个方式。爱回收抓住前端的流量,也就掌握了行业的制高点。

  回收行业的市场能量正在渐渐地释放,许多对手开始拥向这个战场。从相机领域切入的有得卖、从家电领域切入的有闲有品、C2C模式的旧货交易平台转转和闲鱼……流量抓完后,爱回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细化整套体系,完善后端的出货渠道——加强后端的出货能力,会对前端手机用户形成更好的黏性,也会在产业链条上形成新的话语权。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