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攻坚更有力 酷爱上海论坛脱贫高质量_安徽

网络整理 2018-11-19 最新信息

  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结亲戚”,贫困户不仅有了土地流转收入,还能在家门口上班拿工资;各项帮扶政策进村入户,贫困群众的医疗、教育、住房都得到了保障;村里的道路、电网等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村民们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劲头越来越足……

  今年以来,我市以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为抓手,进一步提高扶贫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力提升了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造血”能力,显著改善了广大贫困群众的生活和贫困地区的发展条件。

  让贫困户融入发展产业、参与就业,产业扶贫挑起脱贫攻坚“大梁”

  秋收秋种结束,颍州区九龙镇贫困户时影却没闲着。两年前,她和全村40户贫困户一道把土地流转给了当地的金宏农业生态农庄,并以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入了股。“在这里打工一天60块钱,再加上小额贷款分红,一年收入一两万块钱,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

  目前,金宏农业生态农庄已流转土地500亩发展特色种养业,承担了九龙镇4个村的产业脱贫提升项目。而在九龙镇,全镇已成功吸纳农业经营主体19家,通过落实“四带一自”模式,直接带动200户贫困户就业增收。

  “产业扶贫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长远之策。”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大大李平多次强调,要更好地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就要坚定不移地走好发展现代农业、壮大集体经济和培育新型主体这三条路子。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种养加光电游”同步推进,实现产业扶贫全面开花。截至目前,全市产业扶贫项目到村覆盖率100%,到户覆盖率98.61%;特色种养业扶贫项目到村覆盖率100%,到户覆盖率84.5%。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融入发展产业、参与就业,产业扶贫带出了更大的规模、更高的质量、更好的效益、更加紧密的结合机制,正全力挑起脱贫攻坚的“大梁”。

  记者了解到,我市实施产业扶贫工程融合了多项内容,包括特色种养业扶贫、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商贸流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今年以来,各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全市光伏扶贫已建成并网83.64兆瓦,带动贫困户1.66万户受益;全市51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基本完成“八个一”建设,带动7680人脱贫;新增县域农村电商经营主体654个,培训贫困户9900人次;资产收益扶贫带动447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2995万元,带动10.48万贫困人口增收7679万元。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贫困群众摆脱穷困的“金钥匙”。今年以来,我市以增加贫困劳动者收入为核心,采取就业促进、技能培训、创业带动、政策扶持、就业服务等措施,扎实推进就业脱贫工程。目前,全市就业帮扶26113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51%;新建、改建就业扶贫车间273个,完成年度任务的115%;升级打造就业扶贫驿站124个,完成年度任务的134%;招募市、县级就业扶贫基地225个,完成年度任务的489%。

  同时,各地还积极开发农村公益岗位,目前全市共向贫困群众提供了2.4万余个公益、辅助性岗位,向近3.2万名群众提供了居家就业岗位。

  医疗、教育、住房、生活得保障,贫困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因患有肾衰竭,颍东区正午镇王桥社区村民武彩红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巨额的医疗费以前是家庭的沉重负担。困境中,健康脱贫政策让武彩红身上的压力大大减轻。“去年瞧病到现在花了十多万,自己才付了几千块,要不是这个政策,真看不起这个病。”

  为了防止贫困群众发生漏报、少报费用的情况,颍东区建立了双重健康脱贫责任人制度,医疗卫生系统负责做好疾病筛查诊治、医疗费报补,同时要求乡村两级基层干部、村组帮扶责任人建立起服务团队,确保政策落实。“我们要把健康脱贫政策宣传到户,让群众了解政策,有病敢去看。”王桥社区扶贫专干贺莹说。

  在我市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十分突出。脱贫攻坚中,我市落实医疗保障政策,为困难群众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今年以来,全市贫困人口门诊累计267.88万人次、补偿住院费用11.12亿元,“351”政策兜底保障6.4万人次、支出2994.8万元,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累计补偿91.17万人次、2.9亿元。

  当前,各级已建立全面的脱贫政策保障体系,今年以来,我市强化政策落实,确保政策执行不含糊、不走样、不变通,

  把扶贫好政策落实到贫困群众的心坎里,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的医疗、教育、住房等生产生活难题。

  抓好教育扶贫,今年全市已发放各类资助金1.08亿元,14.26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部享受资助政策;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全市建成8个安置点,完成搬迁任务2024人,搬迁入住率达100%;实施农村危房整治,在全面完成省下达任务的基础上,全面消除了农村危房;实施社保兜底脱贫工程,在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的同时,适度扩大保障面,截至9月底,全市共纳入农村低保17万余户、29万余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8.76亿元。

  补齐水电路等短板,贫困地区发展有了更好条件

  “几年前道路不畅时,每年都会有大批蔬菜因不能及时运出去而烂在地里,现在每天数百吨蔬菜晚上装车,第二天就能运到合肥、郑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在临泉县高塘镇,兄弟蔬果公司负责人宋雷对当地交通条件的改善深有感触。

  兄弟蔬果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蔬菜苗供应、蔬菜生产销售的现代农业企业,从最初的1000亩普通蔬菜种植起步,目前已发展成超5000亩的大型现代化蔬菜生产基地。近年来,临泉县整合各类建设资金40.8亿元,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649公里,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畅通了人流、物流、信息流,为包括兄弟蔬果在内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提供了条件。

  交通,是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一大短板。市委市政府将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列入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工程实施,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来了人气、财气,大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2018年是我市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的收官之年,计划实施2200.82公里、投资近15.9亿元,截至6月底工程已全面完工,完工里程全省第二。另外,阜南、颍上、临泉沿淮三县计划实施行蓄洪区道路近361公里,计划投资近5.6亿元,目前已全部开工,将极大改善行蓄洪区交通基础设施条件。

  补短板,促攻坚。今年以来,我市着眼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全面加强农村道路、水利建设、电网改造升级、农村信息化建设等,破解贫困地区整体发展的制约因素。

  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工“双基”项目4903个、竣工项目3683个。其中,第一批156个农网工程项目已全部开工,行政村全部通上光纤网络,基本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贫困村全覆盖。

  来源:阜阳日报

  (责任编辑 沈洁)

p

Tags:脱贫   攻坚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