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始发车 沧桑大汉逃出游客旅馆口曾是 内陆外贸发展的奇迹|汉口|大汉口|长江

网络整理 2018-09-14 最新信息

  站在市区某一超高层建筑的高处,俯视地面上的街道和房屋,红色的和灰色的瓦顶,波浪一般在身子底下起伏,那里藏着老屋和老街,藏着老汉口的过去,陈旧的光影掩在开阔如海洋的城市建筑群里,只有深入进去,才能一点一点地发现。

 

  英国现代作家毛姆的小说《面纱》,2006年由好莱坞改编成电影全球上映,片中提及20世纪初期中国大陆海外通商大都市,第一是上海,第二是汉口。

 

  晚清以及民国,中国境内外将武汉三镇统称作“汉口”,有意或无意忽略武昌和汉阳两城——从长江下游来,称“到汉口”;从长江上游来,称“下汉口”;从周边县乡来,称“去汉口”——汉口,当年人们的梦,梦中的繁华,化作历史上的真实,平湖大泽之间浮起一座新城,150年的沧海桑田,这就是汉口。

 

  明末清初,汉口成为长江中下游商业重镇,因为有长江、汉水两大水系的船舶运输,商贸集市,加上随商贸集市兴盛而汇聚的城镇民居大都集结在两江交汇之地,沿汉水之滨形成城镇初期雏形——今天汉口的中心,沿江大道、中山大道周边的城区,当时根本还不存在。

 

  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地属湖北省江汉平原,古云梦泽遗址,湖泊沼泽遍布,其中,长江北岸的汉口地势最低,当年(19世纪初期)的汉口,在汉水入长江口建城,即汉正街方圆街区,城区范围非常小——西临汉水,北止于后湖(指今中山大道上段长堤街一带),南临长江,东止于两江交汇地龙王庙。

 

  18世纪末19世纪初,商贸繁荣导致城市人口急剧增长,自龙王庙以下(指长江水流流向)的沿江地段,渐次有人居住,木屋板屋的街衢巷陌,一直延伸到今天的花楼街。

 

  因水而生,也可能因水而覆,当年的长江大水,是汉口城区建设最大的阻碍。

 

  从西陵峡口冲出的长江,在平原上流淌得放诞恣肆,汉水入江口一带,二水撞击,水流激荡,每年夏天涨水季节更是来势凶猛,浑黄色的江水扑向江岸,掀天裂地,清廷官府修筑的堤防溃若败絮散沙。那时候,人们居屋不敢离长江太近,洪水若猛兽,当人们还不能驾驭它的时候。那时候,汉口长江江边还是一片荒滩,滩上长几枝芦苇,江边飞几只鸥鸟,水退了一片白沙,水来时一片汪洋,那时候,根本就没有人想过在这样的地方去开辟一块新的城区。

 

  1861年,汉口开埠,清政府沿长江江边割地为英俄德法日五国“永久性”租借使用,很快乌瓦木梁的中国传统式建筑被坡瓦砖墙的欧洲近现代建筑取代了,武汉城市建设近现代化从租界开始。

 

  五国租界建在长江之滨,为的是通商的便利,当年只要登上长江江面任何一艘外洋轮船,便等于走出了中国国境。汉口深居内陆,开放商埠较东南沿海城市晚二十年,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富庶的经济资源,使居于大陆腹心的这座口内通商城市很快卷入世界经济贸易的大潮,其后数年,发展势头迅猛直逼上海,被称为中国内陆外贸勃兴的一个奇迹。

 

  胡榴明

Tags:汉口   大汉口   长江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