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戴家湖终于‘开眼’abc房源网了”|青山区|戴家湖|胡昇

网络整理 2018-08-05 最新信息

8月4日,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昔日煤灰漫天的“戴家山”已经不见,清澈的戴家湖显露了“原形”。黄婷婷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见习记者 黄婷婷

高空俯瞰,武广高铁和武汉和平大道在戴家湖公园上方交叉穿行,武汉的三环线和其它公路,合起来刚好将戴家湖圈于中央,车来车往间,荡漾着一汪清水。

胡昇说,戴家湖,就像是武汉青山区的一只眼睛,曾被煤灰蒙蔽了多年。

胡昇今年72岁,是中国一冶退休职工,十几岁时随父辈来青山区居住,从此扎根于此。

工人们拖家带口来建设武钢,戴家湖,就成了“小胡昇们”的乐园。

在他的记忆中,曾经湖面近千亩的戴家湖,盛产鱼虾,芦苇飘荡,是他们嬉戏玩乐的天然游泳池。

戴家湖与长江、杨春湖、东湖连成一线,维持着青山区的生态。

胡昇痛惜地说,1957年,青山热电厂首先建起来,几根又黑又粗的管子,一天将1200吨泥灰水径直排向戴家湖。“到上世纪70年代,戴家湖就成了‘大操场’,我和同学们放学后就在那里踢足球。”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禁不住煤灰泥浆的日日倾倒,戴家湖成了“戴家山”,“大操场”变成了“煤灰山”,1998年的一次决堤,煤灰甚至顺着破口染黑了和平大道。

上世纪90年代末,粉煤灰突然成了抢手货,多家粉煤灰砖厂来“戴家山”“夺灰”,将它挖得千疮百孔。没多久,坑不坑、塘不塘的“戴家山”,沦为了非法垃圾的倾倒场。

胡昇居住的工人村,离戴家湖公园走路只有不到10分钟的路程。

这个曾因重工业发展而聚集起来的棚户区,辉煌过后,无序的发展导致蚊蝇满天飞,老鼠遍地跑,居住条件不断恶化。

而环境的污染,最让居民难以忍受,“原住民”们陆续搬离。

“华中最大棚户区,住得人发毛。”原工人村街棚户区居民吴传发,在给记者表演的一段慢板中,说尽了原棚户区居民的苦恼。

晴天,“戴家山”的煤灰直扑到工人村,“叶子上都蒙着厚厚的灰”,路上尘土飞扬,雨天,则变成了污水横流的“水泥路”,吴传发皱起眉头,连连摆手道,“那时候,我们连窗户都不敢打开。”

直到2013年,戴家湖公园改造工程启动,到2015年对外开放,不到两年的时间,戴家湖公园清运粉煤灰80万吨,地形整理45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50万平方米,植树3万株,与紧邻的青山公园一起,形成了武汉最大的单体“绿肺”。

2017年11月,戴家湖公园的园林绿化与生态修复项目,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记者在戴家湖公园行走间,视线所及,尽是绿意,往日里漫天的煤灰和污黑的地面,已经永远定格在了历史照片和上一代人的记忆里。

“戴家湖终于‘开眼’了!”胡昇感慨道:“我们这一代人,又回到了儿时‘荡起双桨’的美好时光。”

戴家湖的山湖变迁,是青山区发展的一个缩影。

除了戴家湖公园,围绕在青山区工人村棚改地区还有7座公园、绿地,“七星拱月”般,为曾经因粗放发展而饱受生态污染之苦的居民,营造出一座绿色城市的幸福感。

青山区的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曾长期占据湖北的30%、武汉的50%左右。如今,青山区已建成11座公园,绿化覆盖率41.1%,人均绿化面积17平方米,稳居武汉第一。

未来,青山区还将沿长江主轴,打造以棚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公园,为“长江之腰”增添更多绿意。

武汉,号称“每天都在变”的城市,正在向着生态宜居的目标不断迈进。

Tags:青山区   戴家湖   胡昇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