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不羁灵softupnotify.exe魂 奋斗青春

网络整理 2018-08-02 最新信息

  他们都是“折翼的天使”,但他们却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完成了常人难以完成的挑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号:运动员。8月23日至31日,82名运动员将代表广州出战省残运会。在广东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前夕,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揭秘这群特殊的80后、90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文/广州日报 全媒体记者秦松

  图/广州日报 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单腿女孩:竞速场上极速“飞奔”

  集训正逢夏日,阳光猛烈而刺眼。在竞速轮椅上连续绕田径场多圈之后,25岁的揭阳女孩陈晓纯和她的小伙伴们躲到了钢架看台下休息。与普通人不同的是,面容姣好的她只有右腿。她的不幸发生在7岁,她一个人过马路时被一辆车撞倒。“亲人、朋友和同学们都对我很好,没有用异样的眼光看我,所以我也养成了乐观的性格。”回忆起小时候的点点滴滴,她微微一笑。

  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少接触体育运动的晓纯以为自己这辈子会跟体育绝缘,直到念初三时,残联的老师们给了她机会。“那时候我17岁,被残联的老师选中了,后来就离校开始训练,刚开始是轮椅网球,半年的试训之后加入了轮椅竞速这个项目,到现在也已经是第8年了。”因为参赛的原因,晓纯离开了学校,然而在教练的鼓励下,其文化课不仅没有落下,反而在不断地努力后,她获得了大学文凭。“我已经完成了本科函授,是武汉体院的学生,专业是体育教育。”她笑着说。

  她参加的运动项目是轮椅竞速,在比赛和日常的训练中,经过长期的磨砺,她的上臂更加有力,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职业损伤:指节处因反复摩擦,已经形成了厚厚的肉茧。

  对于未来,她有很多想法,但因为离退役时间还早,这些想法都还没有付诸实施。“我想未来的出路有三个,一个是当老师,毕竟我本科函授念的是体育教育;一个是转型做文员;再一个是自己创业,我是一个吃货,希望能开一家食品店,做一些纯手工制作的食品,比如枇杷膏、桂花雪梨糕、流心奶黄酥等等。”同时,她也期待自己能继续与体育结缘,成为一名助教,甚至教练。

  虽然年纪不大,晓纯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大连国际马拉松女子轮椅半程第一,世界轮椅大会(荷兰)100米轮椅竞速第二,今年的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中,她荣获轮椅竞速女子T54级别5000米第一名。

  盲人球员:用“耳”踢球考上大学

  在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一角,39岁的广州盲人学校体育老师林丰和志愿者助教正带领7名学生练习盲人足球。与一般的足球不一样的是,他们脚底的足球要小一些,还会发出铃铛声,正是靠着这些铃铛声,他们才能辨别足球的位置。

  林丰说,在所有足球运动中,盲人足球是难度最大的一种,“如果看得见,靠模仿就能掌握得很好了;但是盲人看不见,刚开始他们只能靠摸,哪怕一个最基本的动作都要摸索,比如上臂前伸这个动作,如果他们不摸的话,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的手是否摆直了。”

  盲人要参加运动很艰难,要参加离开了脚向前滚的足球运动那就更是难上加难。林丰说,“光学会运球,球不脱脚就得花很长时间。”广州盲人学校的足球队已经代表广州参加了两次广东省残疾人运动会,这一次是第三次,他们的最好成绩是第三名。而随着老队员的毕业,第一届留到现在的老队员只剩下两人,22岁的萧泽鑫是其中之一。

  萧泽鑫是汕头人,4岁时眼睛视力开始下降,直到如今几乎完全失明,只能有一些光感。因为患有眼疾,他的双眼眼球呈白色。从患上眼疾后,他长期在广州治疗,最后在广州念书深造。6年前,他加入盲人足球的队伍,如今成长为队长,这次省残运会将是他升入大学前最后一次比赛。

  在刚刚过去的高考中,他考上了长春大学推拿专业。“进入大学后,我希望自己能继续踢球,不过好像那边踢球的盲人并不多,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带动一些人来一起踢球。”泽鑫说。

  以手“骑”车:“三朝元老”两届夺金

  在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的田径场上,30岁的尹江“躺在”手动自行车上却风驰电掣。相比健硕的上肢,他的下肢明显要萎缩很多,只能固定在车上而使不上力。虽然今年才30岁,但岁月已经在尹江身上留下痕迹:皮肤黝黑,头发有些凌乱,看起来有些疲惫,笑起来眼角就会出现一些明显的皱纹。

  尹江是湛江雷州人,早在1岁时,他就被诊断出患上小儿麻痹症,直到9岁时还不会行走。“我9岁前都只能在地上爬,直到后来有人教我用拐杖走路,我才渐渐自立。”直到9岁多时,他才有了入学的机会。尹江的下半身肌肉几乎都已萎缩,但好在上半身还不受影响,靠着双手他一路读完了小学、初中,最后考入培英学校念中专。21岁时,正在培英学校念书的他迎来了人生的转机。与晓亮一样,他也遇到了来学校寻找体育苗子的教练,随后代表广州进入省队。

  “刚开始我练的是轮椅竞速,不过那时候练轮椅竞速的人很少,而省里刚好在进行手动自行车队组队,我就误打误撞加入了进来。”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个误打误撞过了9年,他也成了“三朝元老”: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中,第一次有手动自行车竞速比赛,他斩获大组70公里第二名;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获个人计时15公里金牌和大组70公里第三名;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获个人计时15公里金牌和大组70公里银牌。

  正是自行车这项运动,让他找回了自信。“小时候遇到过很多困难,经常会被别人看不起,很自卑。当我成为运动员时,我的自信心一下子就强大起来了。”尹江很珍惜当运动员的日子,也很拼,最疯狂的时候,他一天骑过100公里。不过,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也开始思考退役后的路。“预计还有两年我就要退役了,到时候我可能会回到老家,开一家店修手机或者修电脑。我喜欢体育,如果广州需要我,我会留下来。”他说。

  无臂泳者:双脚拼出精彩人生

  在游泳馆里,22岁的郑晓亮就像一条溜滑的泥鳅,虽然没有双臂,但在水中穿梭的速度却并不慢于常人。身高1.8米的郑晓亮看起来身形匀称有力,充满朝气。坐着用脚一抬,他的泳帽便轻松地戴在了头上。事实上,他的双臂并非生下来就是这番模样,时间得回到17年前,“我家在揭阳一个农村,小时候很贪玩,5岁的时候,我一个人走进一个变电站,不小心触碰了高压线……”

  “小时候我就经常看到同龄人在河里游泳,在朋友的鼓励下,我也一起学了起来。”晓亮说,他初学时就穿着救生衣,在村里的几年,他游泳时也没离开过救生衣,不过在2009年他13岁时,机会降临。“当时有教练下乡到各个学校选体育苗子,我就被选进了省队。”虽然年纪轻轻,如今的他早已是一员老将,在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

  在日常生活中,郑晓亮的所有生活都能自理,完成这些全靠双脚——吃饭、穿衣、写字,甚至使用电脑。“上个月我从省队来到了市队,我知道游泳不能一辈子当成主业,所以我也在寻求其他新的尝试。”晓亮说,在上个月他刚刚与哥哥一起开了一家网店,希望有助于他以后转型。

  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晓亮说游泳给他带来了巨大变化。除了变得更加自信外,最重要的是增加了更多社交的机会,结识了许多朋友。“我跟队友们更像一家人,有些队友甚至从我加入游泳队就一直陪伴着我。”晓亮说。在他的身旁还有约10位队员,他们之中有些是视障人士,有些是脑瘫,还有一些跟他一样的肢残人士。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