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推销用感情戏、宣银联刷卡机传精心设局、圈粉用攻心计——_财经

网络整理 2017-03-21 最新信息

  推销用感情戏、宣传精心设局、圈粉用攻心计——

  保健品业频演“清宫剧”

  本报记者 梁文艳报道

  电视剧《老有所依》中由王倩一饰演的推销员田咪对方琼(剧中人名)进行甜言蜜语、送各种小礼品、去听“健康讲座”。田咪嘘寒问暖的“攻心”式推销让方琼彻底放下戒备心一掷千金购买各种保健品,钱花“海”了,堆了一半屋子的口服液、胶原蛋白等保健品。

  事实上,剧中推销保健品的各种“讲座”模式在现实版的各大城市屡屡上演。而当前,“失控”的保健品骗局似乎愈演愈烈,被保健品公司盯上的老人们也成为保健品公司案板上的“肉”。

  “向尚集团坑死我,从去年至今骗了我6万余元的保健品,说让我和老伴到云台山、西安、巴厘岛去旅游,至今一个地方也没去,产品也没拿到多少。”日前,一位60岁的青岛老人在购买保健品被骗,无法面对家人而最终选择自杀,其遗书也随之曝光。

  随着青岛老人因购买保健品上当而自杀的新闻被各大媒体曝光,有网友感叹,坑死学生的电信诈骗已经如过街老鼠了,这遍地开花的老年保健品“骗局”谁来管,谁来问呢?

  事实上,保健品坑骗老人的案例也绝非只是个案。前不久的3·15晚会上,央视记者卧底各个保健品公司了解到,武汉乐百龄生物科技公司组织的“健康讲座”,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是一只伸向老人的黑手。首先打温情牌,与老人建立感情,然后填写资料套取个人病史,再邀请假名医演讲会诊,最后一步就是销售无资质的保健品。例如:“吉林敦化市的一个会议现场,武汉乐百龄生物科技公司将一款名为甘舒堂乐粉的食品,一次向40多名老年人销售5万多元产品。该公司张讲师称:在全球,每三十秒钟就会有一个糖友失去一条腿。在全国各地,每天都有这样的会议,向老年人推销着各种各样的产品。武汉乐百龄生物科技公司的销售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曾创造过一项单场会议销售纪录,是在上海,当场销了200万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仅在2016年前十个月,被媒体曝光的保健品“骗局”案例就达到40多例。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有2600多家,从业人员600多万人,产值超过3000亿元。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而当前,从各类媒体上的广告来看,各类保健品均有着例如治疗高血压、减肥、排毒、治疗癌症等“神奇功效”。那么,保健品的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情况呢?日前,记者进行了采访。

  精心设计的“局”

  “经常去听一些养生健康讲座、去参加一些健康的‘会议’,而且在会后还会领取一些鸡蛋、大米等礼品,最后,还会花几千元甚至几万元买回一堆所谓的治疗高血压等疾病的保健品。”山西某钢铁企业财务负责人杨惠保(化名)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我认识的一位阿姨就经常光顾于各种健康会议,将近20多年了,因为这位阿姨‘不差钱’,所以找她推销各种保健品的人也非常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以组织旅游、召开健康养生讲座以及去参加一些健康方面的“会议”在业内俗称为“会销”。而央视曝光了保健品的一系列欺诈手段,收单、做客情、洗单成为部分保健品的操作流程。

  当前,保健品公司为了“笼络”老人们的心可谓下了一番苦功夫。据央视报道称,威海艾维尔生物科技公司经理介绍,他们尝试过很多种收单方法,总结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送鸡蛋。你来我这里送你100个鸡蛋,不是一次性的,第一天来领10个鸡蛋,第二次你必须要带人来给你20个鸡蛋,第三次给你30个,第四次给你40个,100个鸡蛋分了四次,到最后这一天就多了,为了40个鸡蛋谁还不领人去。

  据该保健品公司王经理介绍,他们利用大数据的方法进行过比较,给老人送鸡蛋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其实,为了让老人能够在会场心甘情愿掏钱购买保健品,各大保健品公司也是煞费苦心。据报道称,湖北国创伟业公司甚至研究出一套摇奖游戏,现场摇出两个数字,只要老人身上所带的百元现钞号码后两位相符,就会得到奖品。最高奖项为3元钱的一瓶醋,最低是一个价值4角钱的手串。为了得到奖品,有的老人带了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来到会场。

  杨惠保告诉记者,这位阿姨曾跟我说,她买的保健品多数都没什么功效,感觉是假的。但是不知道为何她还是愿意听推销员的甜言蜜语购买各种保健品。

  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周邦勇日前表示,国内保健品主要的经营是直销模式,但直销模式有一定的门槛,即需要取得商务部颁发的直销许可牌照方可经营,于是,会销模式就成为目前中小保健品企业的主要销售模式。

  “攻心”营销成功“圈粉”

  在经济学专家宋清辉看来,很多老人“痴迷”保健品,除了相信“神药”能够治病之外,还与老人的孤独症有很大的关系。

  当前,我国老年化、老年家庭“空巢化”趋势明显。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比2015年60岁以上人口增加了886万人,每天增加24000人,几乎不到4秒钟就有一位人士进入到60岁以上的阶段了,老龄化的脚步越来越清晰,老龄化的钟声越来越紧迫。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我国大中城市“空巢”家庭率已达到了70%,而“空巢化”最高的温州目前纯老年家庭人口就已高达20.53万人,在全国属于“空巢化”较高的城市之一。

  宋清辉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由于我国家庭规模小型化、子女外出工作求学增多等原因,导致身边无子女的老人日益增加。其实,孤独症也成为老年人心理的一个大问题,在面对保健品推销员的花言巧语和抹了蜜地叫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些称呼,老人所需要的“被关怀”的心理也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心理防线跟着彻底瓦解,也就相信了。

  有分析文章指出,保健品,从一开始就被各种营销活动给偷换了概念。讲真,就是对身体好,但是不治病。可是,从那些号称“名医”、“大师”的口中一出,一切就神乎其神,成了老人们的救命稻草,即使没有毛病的老人,听完各种宣讲营销,也会突然感到心头一沉,好像不买点回家,感觉就少活几年。

  “保健品乱象的重灾区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他们视保健品为‘神药’。”优品金融研究所宏观战略研究员王健昆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经济学来看,市场现象是由供需关系共同决定的,保健品市场混乱的另一方面必然是中老年人群对保健品的需求,并且这种需求长期无法得到满足而产生了卖方市场。

  据中国保健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老年人是保健品消费的主力,而这个消费群体的一个明显特征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被忽悠。

  夸大功效成业内“潜规则”

  杨惠保告诉记者,有一款复合型维生素软片的保健品因为在电视等各大媒体投放的广告几乎是“狂轰乱炸”:“有一次我带孩子去药店买药,因为广告效益,孩子看到了非要买,我看了这款保健品的保健功能和适宜人群是补充多种维生素和锌的儿童。我当时感觉只是补充维生素的没什么坏处就买了一瓶,结果孩子吃了一段时间后手指甲就出现了黑块,后来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才知道是缺乏维生素。”

  杨惠保告诉记者:“我买的维生素软片成分复杂,而且其功效是补充各种维生素,但是吃了以后反而缺维生素,这款保健品存在一定虚假宣传的成分。”

  其实,保健品涉嫌虚假宣传的比比皆是。日前,消费者徐先生在天猫网购平台购买了三瓶保健品,网店宣称其产品中含有活性强的硫酸软骨素,有利于肠道吸收,不仅仅是保护关节,还可以让您免受骨质疏松的恐惧。然而,该网点因对其产品夸大宣传,被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法院判决该网店构成欺诈,判处商家退还徐先生货款1104元,并三倍赔偿3312元。

  湖南省食药监局日前也通报了2016年12月份以来全省监测发现的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发布的情况称,本次公告涉及违法广告品种有60个,其中违法药品(含宣称有治疗功效的非药品)广告51个品种、违法保健食品广告9个品种。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夸大产品的适应症、功能主治、适用范围或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和保证,给消费者安全带来威胁;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医疗机构或专家、医生、患者等名义和形象为产品作证明,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去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保健食品消费者认知度调查报告》中显示,约7成消费者对国内保健食品市场总体评价不太满意,超6成消费者不相信所谓的保健食品广告宣传。同时,消费者遇到保健食品冒充药品现象也不在少数,约为40.97%的消费者表示经常遇到。

  据记者了解,2016年上旬,食药监总局就曝光过2款保健食品广告宣传内容含有不科学的功效断言,包括上海泰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康态胶囊和北京美诺保健食品厂生产的康欣牌波尔特胶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表示,保健食品是食品的特殊种类,不能代替药品,不能宣传疾病治疗和预防作用。广大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人,切勿听信将保健食品比成“灵丹妙药”的虚假夸大宣传。

  保健品缘何顽疾难除

  事实上,针对保健品市场乱象,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地方主管部门都采取了一系列的监管强化手段。例如2015年起草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强调,以电话、讲座、会议、组织旅游等形式进行虚假、夸大或者欺骗性宣传销售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食品以及食品添加剂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主办方处以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不仅如此,在2016年国家工商总局与广东等省份监管部门也是频频发文,规范保健品行业中所存在的“会销”。例如,国家工商总局在2016年8月份发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经营者利用其他固定场所开展保健品集中式体验、宣传、销售活动的,场地提供者应当核查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等信息,并向查询经营者情况的消费者提供上述真实信息。

  而广东省食药监局发布的《关于加强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指导意见的通知》就明确指出,所属各地区的食药监部门加强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严格规范保健食品“会销”的主体资格、活动举办场所和广告宣传等要素。

  然而,在各级主管部门严厉打击下,“会销”、假保健品、涉嫌虚假宣传的案例仍然屡禁不止。

  有分析文章认为,保健食品虚假宣传多发,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法律法规不完善或监督执法力度不够,使不法分子有隙可钻、有缝可入,导致虚假、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的滋生蔓延。另一方面是经济利益的驱动,暴利诱惑是虚假宣传保健食品产生的经济原因。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增加经济效益,公然置国家的法律于不顾,无中生有地编造或肆意夸大保健食品功效,蒙骗广大消费者。

  “老人痴迷保健品,更多的是精神情感出现了空窗期,因此保健品行业乱象是一个社会问题,单靠监管者一己之力难以有效遏制这种行业乱象。” 宋清辉认为,遏制保健品市场乱象是一道综合考题,有赖于社会、家庭和法治建设形成合力,打好一套监管组合拳。

  稍早之前,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曾表示,应加大监管力度用行政力量规范市场,有些严重的问题甚至可能触犯法律,还需要动用司法手段解决。

  王健昆建议,相关部门应通过完善的法规“堵”当前保健品市场漏洞的同时,构建优良的老年人社会保健服务体系,双管齐下会带来更好的效果。

  宋清辉认为,应对保健品规范和在立法上予以保障,让其有法可依。这样不但可以有效遏制行业乱象,维护消费者权益,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解决假冒伪劣保健品的泛滥,维护正品企业的合法品牌形象与合法权益。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