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蔡聪:高校无障碍 散漫白榆风我们还应做什么?|蔡聪|魏祥|清华大学

网络整理 2017-06-29 最新信息

甘肃残障考生魏祥与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之间的互动迅速刷屏,一句“人生实苦,请你足够相信”,引得众人纷纷垂泪,回想各自的人生,哪有不苦。可能普通人一句请你足够相信,无足轻重。但从国之重器的清华传来的鼓舞,莫名地就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和力量,仰脖干下这杯鸡汤。但是喝完咂咂嘴,这碗鸡汤却没有什么后劲。因为从中我没太明白,清华到底想让魏祥足够相信什么?

相信天无绝人之路,相信天道酬勤,相信人性的温暖与光辉,相信一个大学的情怀……

这些,确实应该相信。

其实也不必清华来说,因为魏祥与母亲,在风雨中携手同行,走到现在,正是因为他们心存相信。一如当年的我。

因为离家太远,早自习太早,晚自习太晚,所以父母在学校旁边租了一间房,陪视力障碍的我,度过了高中三年。

因为视力再一次下降,没法看清课本和试卷,老师和同学帮我读课本,读作业,读课外书,读试卷,一读也是高中三年。

越过千山万水,我一直心存相信。当老师告诉我,申请人工读题参加高考的请求被拒时,我不知道应该再相信什么,因为我一瞬间不再相信自己。

因此,当我看到魏祥的这封请求信时,我从字里行间,再次读到了当年的那种卑微与迟疑。我知道,在写出这封信之前的人生,肯定有许多人帮助过魏祥,他也必定遭遇过不少拒绝,坐着轮椅,对太多地方望洋兴叹。所以,他会担心,自己已经二十分努力,但仍有可能没办法,和其他同学一起,走进心仪的大学校园。

但我知道,魏祥对这个世界是充满相信的。所以他才鼓起勇气写出了这封信。因为那些不肯相信的,如我,早早地便选择了放弃。

好在,清华大学保护了一位残障学生对这个世界温暖的相信。而不是如同头些年,残障学生收到的学校拒绝,或者入校后强行退学。不仅如此,清华还迅速发起了众筹,要将清华人的这种相信,星火相传。

如果,这是一所普通的大学,而不是清华,我会非常感动。但因为是清华,是大陆的顶级学府,是高晓松老师口中的国之重器,那我觉得,清华还欠我们一个相信,那就是相信,在情怀之上,这个世界是有制度的,有规矩的。

在清华的回信中提到,清华大学多有与魏祥同样经历的学子。在网络上我们也看到今年已经在清华攻读研究生的矣晓沅,自幼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致残,也是在母亲的陪伴下完成了清华的四年本科学习,而且还拿到了清华学霸才能染指的特等奖学金!

显然,清华在平等招录残障学生方面,确实做出了表率。可为什么魏祥却还要用这样一种请求的方式,来捍卫他本应该拥有的人生呢?

因为魏祥虽然心存相信,却仍然不放心。因为人性与情怀之上,魏祥并没有看到这个世界的规矩与制度,尊重与保障。。

2013年,我有幸采访了哈佛大学法学院的视力与听力双重障碍的学生Harben,也在2015年前往波士顿访问哈佛。所以,我有幸或者认识,或者知道了,在哈佛,有坐着轮椅的教授,有靠着学校配备的耳语翻译和蓝牙点显器学习并独立生活的聋盲女孩,拄着盲杖课间溜溜达达去买买咖啡的伊朗盲人留学生,还有来自中国、开着电动轮椅的重度脑性麻痹学子。他们都在那里自由地学习和生活,轻松而惬意。

Harben告诉我,在哈佛,学校有一个残障学生办公室,不管是谁,不管你是什么残障,也不管你来自哪里,只要你想读哈佛,条件也符合,填写了相关申请,就可以获得学校对你的各种支持。她上课时的耳语翻译,和蓝牙点显器,都是学校配备的。但是这并非只是哈佛的专利,而是每所大学都会做到的事情。并且,哈佛不会以残障为理由拒绝录取一个学生,他们也不会因为同情就随便录取一个残障学生。如果你能够在入学申请里论证,你的独特能够为哈佛作出文化多元的贡献,那么它有可能成为你的一种优势。所以,当她跟哈佛说,你们会不会觉得哈佛培养出历史上第一个聋盲律师,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时,哈佛向她伸出了橄榄枝。

就像我当初问她,为什么她的父母没把她丢掉一样,我又问出了一个让她觉得莫名其妙的问题:如果学校以残障为由,觉得你很不方便,拒绝你怎么办?她再次被我问懵了。

“怎么可能,这是我们的法律要求的。何况,就算没有法律要求,他们也不会,因为他们不想被其他学校耻笑。”

在访问哈佛期间,对我来说亦师亦友的崔凤鸣博士也是一位肢体障碍者,告诉我,做为常青藤,哈佛这样的老校校舍,无障碍特别不好,也不太容易改造。但是在八十年代招录了轮椅学生之后,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决心让校园的环境彻底无障碍。最终,他们将整个哈佛的地下打通,让轮椅学生可以自由地从一栋楼去往另一栋楼,然后从地下直接坐电梯,去往任何一层想去的地方。不必被老楼前面的台阶所困扰,只能居住和学习于一楼的陋室;也不会因为无障碍改造,而将这些老楼的历史意义破坏掉。

恰巧我访问波士顿的时节,碰上了暴风雪,我们还借助通畅的地下通道,从法学院的办公楼,去到了食堂,体会了一把人人都需要无障碍。

回头再看魏祥写出的这封“请求”信,以及并非首次招录残障学生的清华,我们感动之余,是否能让这个世界的相信,再多上一分呢?

如果清华也能有残障学生办公室,会不会魏祥不必写出这样一封请求信。因为他知道,学校会为他配备支持他完成学业的所需。譬如无障碍的环境,譬如个人生活助理。纵然贫困,我相信以他的努力,拿到奖学金、助学金是分分钟的事,而不是付出尊严。

如果清华在招录残障学生之后,不是仅发动捐助,展现情怀,而是发布计划,改造学校的无障碍环境,完善招生制度,告诉那些足够优秀的残障学生,你们请放心,因为这里是清华。那么,魏祥也不必写出这样的请求信,而他也会愿意看到,妈妈能够有自己的生活。

而下一个足够优秀,或者不那么优秀的轮椅学生,下一个想上清华,或者想上二本大学的盲人学生,他们也不必发出这样的请求,将本应该有的人生,寄希望于学校的“情怀”了吧。

武汉大学法律援助中心项焱主任在访问哈佛,见到他们对残障学生的制度化支持后,回想自己曾参与的招生工作和学校的校园建设,曾写过一篇《我在哈佛见到的残障人,为什么我们没有一流大学》。这个标题,可能是清华和我们的其他大学,欠魏祥,欠残障学生,乃至欠我们这些对他们寄予厚望的人的一个相信的最好诠释了吧。

但,我们对清华,对中国的大学,仍然会充满足够的相信!(作者:有人公益基金会残障项目总监 蔡聪)

Tags:蔡聪   魏祥   清华大学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