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信息网

首页 > 同城信息 / 正文

饼干的热量你会为线上知识买单吗?超五成被调查网友花钱解惑

网络整理 2017-02-25 同城信息

  最近,微信公众号即将开通付费阅读的消息传来,关于知识付费的讨论成为热点。支持者认为,知识是别人的劳动成果,可以接受为此买单。但也有人认为,已经习惯了看免费内容,还无法接受付费阅读。

  虽然争论不断,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付费问答的模式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从最开始的微信打赏,再到点对点进行提问的知乎、分答,再到近两个月内陆续开通的付费提问功能,为知识买单渐成潮流。

  【现象】

  超五成网友为知识付费

  2016年4月,“知乎”开始试水在线付费模式;2016年5月,“分答”的产品刷爆朋友圈,因超级网红王思聪1个小时回答32个提问,收入22万元而爆火,“分答”上线42天付费用户超100万;2016年6月,喜马拉雅上线付费音频《好好说话》,首日销售额破500万……有调查显示,55.3%的网民曾有过知识付费行为。在有过知识付费行为的人中,订阅付费资讯、付费下载资料的人占比最高,为50.3%;其次是36.9%的人为线上课程、培训、讲座付费。在有过知识付费行为的消费者中,有38%表示体验满意,还会尝试;49.7%表示一般。

  “我愿意为知识买单,如果这个知识的确是足够能用的。”家住汉口的姜女士告诉记者。姜女士是一家外企医药公司的销售代表,平日里十分忙碌,她以前喜欢用“度娘”,但是接受到的信息很零碎。前不久,就年终奖如何投资问题,她在一个提问平台上花15元咨询了一个理财分析师,对方给的建议很专业,“现在都很忙,网上信息繁杂,还不如找个专业人士了解,虽然花钱,但是节约时间,过滤掉一些没有用的信息,我个人觉得可以接受。”据了解像姜女士这样,希望在遇到专业问题时咨询到专业人士的人不在少数。

  数据显示,年轻一代、白领和中产阶层正成为知识付费最核心的用户群体,其中近八成以上是大学以上学历,“知识消费”击中了他们焦虑和迷茫的痛点。人们开始不愿意为泛滥的信息付钱,而愿意为有效率、有价值的知识买单。

  知识变现、为内容买单,这些概念的兴起,也使得这种知识平台很快获得资本的青睐。今年初,知乎完成D轮1亿美元融资,其中,今日资本、腾讯、搜狗、创新工场等原有股东全部跟投,被创始人周源称为“史上最快的一次融资”。该轮融资后,知乎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事实上,知乎的成功融资,被业内认为,一定程度上是投资人对知乎试水内容付费举措的认可。

  【体验】

  一个问题几元到几千元

  什么样的知识被提问最多?一条提问的价格又是多少钱呢?楚天金报记者就知识付费进行了尝试。

  记者首先是在分答上尝试,发现提问者既可以一对一指定提问对象,还能抛出温和赏金,最佳答案可以获得赏金。在点对点的提问被回答后,还有一元偷偷听功能,如果你的问题同时有很多人有兴趣了解,那么每次别人偷听一次,提问者还能分得0.5元。

  记者在该网站上看到,一般的问题从十元到几十元不等,如果是针对明星、大V、甚至类似王思聪这样的网红,付费金额就会高一些。记者留意了一下,如果点王思聪回答问题,最少需要付3000元。

  记者花一元钱偷偷听了一个职场人士的提问,他为该问题花费了十元,主要是咨询如何破解自己面临的职场“天花板”困境。记者听了一名资深HR的回答后,感觉是听上去很专业,但实际操作性并不强,这也局限于提问者对自己的行业背景描述过于简单,问题不够“自我”,所以导致回答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这样类似的提问还有不少,记者仔细听了几个回答之后,发现答案普适性太强,并未站在提问者的个人角度做个性化的分析。

  问题越专业答案越靠谱

  随后,记者又“改道”去一个专业的股票平台,向一名活跃在该论坛的大V进行提问,咨询一只股票的买点、卖点,压力位等等。记者花十元钱购买了该网站的积分送给该大V,37分钟后,大V给出回应,将该个股近期的走势,以及第一目标价位、第二目标价位等,给出了十分具体的意见。与平时在论坛发帖泛泛而谈不一样,对方显然是为了回答做了一番功课。

  通过观察,记者发现,这些网友的问题多半集中在情感、健康、职场和财经等方面,而问题的回答者,很多是在该行业有一定资历的人士。其中,情感问题也是五花八门,诸如“异地恋,我需要坚持吗”“我奶奶去世很多天了,我情绪很低落”……而解答者,身份标注上显示多半为情感节目主持人,财经类问题回答者,身份标签多半是“财经学者”、“职业投资人”。

  记者发现,一些并不专业和个性的提问,得到的答复也是平淡无奇,而一些专业性强的提问,收获的回答大多也较为专业。

  【观点】

  好内容才有好收成为知识付费是趋势

  此前,易观公司公布的《2016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白皮书》中提到,用户对于“内容”和“知识”的付费意愿和消费观正在发生转变,从不愿付费变得对于显著高质量、服务更好的类似产品愿意付费;用户信息获取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从漫无目的地接受信息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信息的选择行为更为成熟。

  以一封另类辞职信走红的彭玲玲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公众号打赏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付费,因为阅读本身不需要付费,付费主要是因为共鸣。彭玲玲现在并没有专职做公众号,但是偶尔发一篇稿子,能收到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的打赏。在她看来,为知识付费是个好的趋势,但是现在很多内容做得良莠不齐,为好的知识付费才是大众能接受的。

  而另一个原本打算做专职公众号来收费的媒体人,近日转型做了其他工作。他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一篇花了一两个月完成的稿件,最后只收到几百元打赏,现实无法支撑起梦想。

  江城资深新媒体人士郑柏才认为,知识付费并不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所谓知识付费无非就是花钱去学习、了解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这个和我们传统的校园课程本质是一样的。如果非要把这种教学模式包装成知识付费也行,但只能是在小众范围内取得一定成绩,很难成为一种趋势。比如朋友圈付费,人家看到不满意的就会取消订阅,但如何界定满意不满意?其实不是不满意,而是已经学会甚至超越了。就像当年的百度知道,作为一个最大最杂的知识库,正是因为免费分享的原则才能在那几年火起来,但是现在该有的都有了,它的发展就会停滞。

  不过,中南财政政法大学市场营销系副教授宋丽梦认为,为知识付费未来应该能成为一种趋势。过去互联网的模式是免费吸引流量,然后通过羊毛出在猪身上来盈利,出卖的是顾客的注意力,但现在顾客的注意力及时间变得稀缺了,顾客更愿意付费来节约自己的决策或选择成本,因此也愿意为内容付费。

  北京捷诚信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武汉负责人余浩认为,为知识付费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尊重。知识付费一般分为两种,比如有一问一答的,这种付费更多的是一种劳务上的辛苦费;还有一种是涉及到知识产权的,比如需要用到的影音资料,为这种知识付费实际上更是一种保护和激励,也能引导这些行业的健康发展。(楚天金报记者徐玲玲、曹大鹏)

(湖北日报)

Tags:你会为线上知识买单吗?超五成被调查网友花钱解惑   线上   知识   买单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