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信息网

首页 > 同城信息 / 正文

提升城市首位度 助推南京高质忍者创龙传量发展

网络整理 2018-08-29 同城信息

在新的发展阶段,杭州、武汉、合肥等城市都已明确提出并逐步打磨出国家级功能定位,作为提升城市首位度的方向引导和核心支撑。相比之下,南京受限于城市首位度不高,仍未形成鲜明的国家级功能定位,在全国层面上的高端职能优势仍不明显,高端功能的集聚力、影响力和辐射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南京必须理直气壮讲首位度、全力以赴干首位度名副其实争首位度,进而在更大范围内集聚创新资源和发展要素,有效提升城市的发展能级。

>>>时代内涵

城市首位度提升须积极承担国家战略中的重要职能

在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城市首位度包括经济、创新、人才、开放、交通等各个维度,突出表现为独有的集聚优势、龙头拉动作用、完善的功能优势以及区域联动整合能力。因此,新时代江苏必须有一个综合实力较强、产业和人才集聚度较高、创新力竞争力优势明显的省会城市,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吸纳优质资源要素,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南京已初步具备这方面的条件,提升城市首位度,已经成为南京实施“省会战略”的必然选择。

从国内外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来看,当一个区域的城镇化率达到50%以后,区域经济的空间形态将逐步迎来由“虹吸集聚”向“辐射扩散”发展的拐点,是优化产业经济地理、重塑区域经济版图的重要契机。2017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8.5%,江苏省为69%,南京市为82%。在这个关键“窗口期”,系统谋划提升南京城市首位度已极为紧迫。

在当前江苏“多核发展”的阶段性格局下,作为一座具有独特魅力的“古城”“绿城”“科教城”“枢纽城”“产业城”,南京提升城市首位度须着眼全省“一盘棋”来谋划推动工作,从省会城市最核心的功能、最有潜力的资源角度综合考量。

南京城市首位度的提升,须放置于国家的格局与视野中进行判断,在重新调整的资源、利益分配格局中,积极承担国家战略中的重要职能,增强对国际国内高端战略资源的集聚集成能力,增强对全省其他区域的引领辐射带动能力,谋求在城市结构体系中的优先地位,与省内其他城市打造优势互补、协调联动、错位发展的区域发展共同体,整体提升江苏全省综合实力。

>>>路径选择

建立深度融合上海发展制度

提升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在“城市—区域”时代,南京当下及将来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经济联系方向主要来自长三角,尤其是来自上海。南京应积极响应将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国家战略,全方位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从主动接受上海在生产服务功能上向南京的转移和知识溢出开始,通过逐步扩大南京对周边地区市场的影响力,培育生产服务功能,引入跨国生产服务公司,提高服务功能能级,逐渐加深其融入全球城市网络体系的程度。通过扩大信息腹地范围和提升城市的国际化服务功能,加快发展成为与上海国际服务功能互补的重要区域性生产服务中心城市。

一是深度接轨融合上海,全方位提升南京的国际化水平,更深度嵌入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之中。提高城市国际化功能品质,加快建设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制度环境,对接全球化趋势,加快形成具有较高能级的跨境配置资源能力。

二是在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健全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建立深度融合接轨上海发展的制度化安排,积极承接上海各类高端发展资源,在与上海的互动协作发展中巩固和提升南京特大中心城市的城市地位。

三是全方位参与扬子江城市群建设,努力成为扬子江城市群的发展龙头,加快形成南京与扬子江城市群内部主要节点之间、与上海之间的“半日工作圈”“一日生活圈”,促进要素、人员流动的几何级增长。发挥南京中心城市功能、创新资源、产业发展、综合交通枢纽、江北新区建设五大优势,在强化区域空间、科技创新、公共服务、文化旅游四大功能,切实提升南京的区域辐射力和带动力。

四是积极推进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探索形成绿色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进一步丰富新型城镇化内涵和路径,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提供先行示范和有力支撑。

创建国家中心城市 承担国家战略任务

国家中心城市是通过区域发展战略让城市承担国家层面上的重任,发挥其辐射带动更大空间范围的职能。南京要有更强烈的担当意识,积极承担更多的国家战略任务,全力建设区域内的“首位城市”“第一增长城市”,形成并保持与周边地区的势位差,并由此发挥扩散与辐射能力。南京应抢抓创新发展机遇,努力建设体现长三角城市群国际化水平、引领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传承历史文化魅力和山水城林宜居宜业的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国际化发展程度。

一是系统梳理南京目前承担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江北新区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的相关任务,持续挖掘制度创新红利,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培育提升城市首位度的新驱动力。

二是全面拓展与深化“国家中心城市”的内涵,具体包括:衔接东中部地区的战略中枢型国家中心城市、以枢纽型经济为特色的枢纽型国家中心城市、东西双向双融发展的门户型国家中心城市。

三是将功能区与经济区建设作为城市发展战略调整的重要方向,立足宁镇扬板块和南京都市圈,融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南京大区”,放大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南京区域特大中心城市龙头作用。

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 实现城市创新首位度的关键性突破

目前,南京已经具备一定的科技和产业实力,未来更需要以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为突破口,以“紫金山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重大工程化创新平台”为核心,全力推进未来网络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仅聚焦世界科技前沿探索科学未知,还要聚焦国家战略和重大需求,以蓬勃的科学原创力更好地推动产业和经济发展。

一是全方位对接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坚持错位竞争,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资源环境等领域,发起并向国家争取设立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计划。

二是与北京、上海、深圳等错位发展,积极承接上海建设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溢出效应,推进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地区协同创新;加快建立科技成果转移孵化基地,以产业科技需求为导向,对接北京科技中心,加快北京科技成果更多更快流向南京;以科技创新的“深圳模式”为标杆,推进研发专利化、技术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同步发展,加快从科学创新向应用技术创新,再向基础技术、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创新转变。

三是引进和建设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集聚一批顶尖科学家,产出一批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启动重大产业攻坚计划、迭代计划,打造全链条的原始创新平台体系,解决南京创新发展“有高原、无高峰”的问题。

打造产业地标 夯实城市首位度的产业基础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南京建设创新型城市、争当江苏先进制造业排头兵的现实需要,是南京落实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重要力量,更是南京有效提升城市首位度的产业基础。

一是培育特色新兴产业。以“4+4+1”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全力实施制造业倍增计划,持之以恒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产业体系,推动南京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二是围绕提升产业层级,强化先进制造业关键技术控制力、产业集群带动力、产业链条整合力,以新型电子信息、绿色智能汽车、高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为主导,构建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打造一批“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地标。

三是推动实体经济提效增质和规模扩大,将传统优势产业和新技术有效结合,促进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大力推动产业基地建设,实现南京制造向南京智造、南京产品向南京品牌的转变。

四是培育壮大一批创新企业,提升城市未来竞争力。依托苏宁、五星、宏图三胞等南京本土重大平台企业,积极引导培育更多创新企业,加快形成具有南京特色的创新企业的优势生态群。

Tags:提升城市首位度 助推南京高质量发展   南京   提升城市   长三角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